返回

海上升明帝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35章 慈安与和绅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静,甚至这么饱腹过了,这一刻他感觉好像到了极乐天堂。

  “陛下不久前签发了宗室法,重新制订了大明宗藩制度,与以前的有很大不同。”

  “我都听从陛下的旨意。”老三道。

  新的宗室法,与原先调整的大有不同。

  之前的顶多算微调,这次却是大改。

  其中最核心一条,便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,以往明朝的宗藩制度其实有学习宋代的地方,就是皇族宗室的范围,是几乎无限制的,朱元璋之后,都是宗室,甚至他的侄子如靖江王,也是世袭不替的藩王。

  皇子封亲王,亲王嫡长封世子,将来继承亲王,其余诸子封郡王。郡王嫡长子封世子,将来继承郡王,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。

  其下又有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,然后是镇国中尉、辅国中尉、奉国中尉,最后是奉恩中尉。

  其最大特点,就是爵位是裂变式的增长,所有爵位世袭罔替不说,他生的儿子,嫡长子世袭不降,其余的降一等授封新的爵位,然后不断的这样扩散下去。m.ba1zw.℃ōm

  到六世以下奉恩中尉时,就永远不变,永远与民不同。

  所以朱元璋时宗室才几十人,但到了嘉靖中叶时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人,而隆庆时是两万八千多,那时距离明亡国还有五十多年,据明朝自己推算增长速度,到崇祯时有二十来万了。

  越往后,增长数量越多,因为基数越来越大。

  而所有人都有爵位,都有禄,对朝廷来说自然就是不堪重负,嘉靖时才一万多宗室,朝廷财政就亏空供不起了,可想而知后面还翻了十多倍后的情况。

  虽然说大明高级宗藩不多,但架不住有那以十万记的中尉们啊。

  大明到崇祯为止,十七任十六位皇帝,共生皇子一百零四,其中十一位太子未继位而薨,六十七位封亲王,其中六个后来飞升为真龙天子,成祖、代宗、宪宗、睿宗、穆宗、思宗,其余继承皇位或未封而逝。

  到了崇祯时,还在的亲王藩,是三十二个,其余的要么无子国除,要么叛乱被废等。

  诸亲藩,共封郡王五百五十一位,崇祯朝时还有二百来个。

  不过虽说宗藩在动荡中损失很大,但从另一面来说,宗室仍还有几万人也不少了,况且还有许多现在是还没确认的,以及没南下的。

  而认真算辈份的话,老朱家的宗室们,从朱元璋算起,好些繁衍的快的,都十二三代了,慢的也有九代十代了。

  民间也讲究个五服,出了五服不算亲。

  唐朝皇家就是按五服来算,五服以内算宗室,五服以外的就叫皇亲,不给五服外的皇家授爵位给俸禄这些了,他们就是普通百姓,也没有什么科举当兵从商的限制等。

  所以这次朱以海颁布新的《宗室法》,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五服。

  从当代皇帝算起,皇帝五服内的叫宗室,五服外的叫皇亲。

  所以这次对整个原来的朱明皇族宗室重新整理。

  现在朝廷这里的亲王是二十三位,郡王是一百多,其余将军、中尉等三万多。

  朱以海要求,按五服法整理。

  这样的话,也就是鲁王系,还得是朱以海曾祖开始传下来的鲁藩宗族,才算是大明宗室,其余的都只叫皇亲。

  皇亲不再授爵给禄,只宗室授爵给禄。

  五服外的那些,全要夺爵。

  新的宗室爵位分为十等,亲王、嗣王、郡王、镇国公、辅国郡公、奉国县公、护国侯、卫国伯、保国子、安国男。

  皇帝特旨,二十三位在封亲王,皆降为郡王,并且是世降一等。

  原来的那一百多郡王,只保留鲁藩在封的八位郡王,这八位郡王其实也在五服外了,不过因为五服内没有王爵了,所以八郡王仍保留郡王爵,也是世降一等。

  其余所有爵位,从郡王到奉国中尉,全都削除。

  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,统统是世降一等爵。

  他们的爵位,将来可由世子降一等继承,世子袭爵后,其它儿子才可以袭爵,但需要降四等承袭。就是郡王世子降一等袭镇国公,而其余诸子降二等袭护国侯爵。

  一直降等安国男爵,再往下就是平民了。

  三万多宗室,现在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,其它爵位一个没有了。

  这算是非常惊人之举。

  也因为确实没近支,朱以海的祖父,两个伯父,还有他三哥都以郡王承袭击鲁王,还都是因先王无嗣。

  他大伯和大哥都是世子,结果都是未袭爵就死了,还无子嗣。

  朱以海二哥早死,其它几个只弟又死于清军破城,兄长鲁王以派有几个儿子,却也跟他其它叔父侄子以及他的儿子被杀害或掳走了。

  加上战乱饥荒,结果皇帝五服内居然找不到一个男丁宗亲。

  只能等朱以海的那两个皇子找到了,或再生下皇子开枝散叶了。

  将来除太子外,其余诸皇子授封亲王。

  皇兄弟、皇子,皆封国为亲王;皇太子子,为郡王;亲王之子,承嫡者为嗣王,诸子为郡公,以恩进者封郡王;袭郡王者,封国公。

  朱以海的儿子们,嫡长封太子,其余封亲王。

  亲王之子,嫡长封嗣王,其余封郡
第535章 慈安与和绅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